对于痛风患者来说,最担心的无非是两件事情:痛风医院医生说道一件是痛风什么时候又会发作,一件是吃了这么多药肝肾还好吗?
一、止痛药伤肾
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痛风止痛药有三种。一种是秋水仙碱,其止痛机制简单说就是通过抑制细胞活性来达到止痛的目的,因此会出现类似精子减少,脱发等肾虚的症状;第二种是非甾体消炎药,其止痛机制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阻断炎症反应的过程,而前列腺素与肾脏的正常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;第三种是糖皮质激素,其止痛机制是在痛风急性发作的各个环节抑制细胞的活性,因此止痛效果最好,但停药后也最容易反弹,副作用也越多。
痛风的急性发作即使不服用消炎止痛药,也会在一到两周内自行好转,很少会持续到一个月以上;但是,只要是曾经痛风发作的风友,就会知道这种椎心刺骨的疼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,很少人能撑到痛风自行痊愈,常常是忍痛忍到最后,疼痛加剧,反而吃更多、更久的止痛药,才能控制痛风发作之苦,殊不知,长期服用止痛药,会对肾脏的伤害更大。
二、降尿酸药伤肾又伤肝
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酸药有两类。一类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,如别嘌醇。别嘌醇早期是作为抗癌药物来研发,后来发现能抑制尿酸合成而用于痛风。别嘌醇对肝脏的影响较大(尿酸在肝脏合成)。但更重要的是,别嘌醇的超敏反应致死率极高;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,如苯溴马隆。其作用机制为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来促进尿酸的排泄。因为其直接作用于肾脏,且痛风患者肾脏功能本身就存在异常,此时再加大尿酸的肾排泄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说明痛风药服用之后的现象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