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,累及全身多个器官,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伤。但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,多数发生在下肢关节,其中又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,全身各个关节均可受累。痛风性关节炎占慢性关节疾病的2%~5%。病变可分为急性期(急性痛风性关节炎)、间歇期(无症期)、慢性期(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、痛风石沉积)。
足部痛风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?首次痛风急性发作多为单关节发作,50%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。因为尿酸盐的溶解性为温度依赖性,在25摄氏度正是清晨第一跖趾关节的近似温度,再加上此处血液循环缓慢,尿酸更是易沉积在此处。在以后的病程中,约90%的患者该部位反复受累。足弓、距小腿关节、膝关节、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作部位。
痛风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充血、有滑液产生、中性粒细胞渗出及纤维素样坏死、滑膜有弥漫性或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,部分病例的滑膜内可见到尿酸盐结晶。尿酸盐通过关节滑液沉积于关节软骨,使软骨表面糜烂。抽取关节滑液,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细针形,负双折光性的尿酸盐结晶。
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,一种无明显后遗症状,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,呈暗红色或紫红色、脱屑、发痒,称为无症状间歇期。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~2年的间歇期,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间歇期逐渐缩短。
关节畸形和痛风石的形成是痛风病程进入慢性期病变的标志,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。未经过降酸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患者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,逐渐进展为慢性关节炎期。此期关节炎的发作越来越频繁,间歇期缩短,疼痛逐渐加剧,甚至在发作之后不能完全缓解。受累关节逐渐增多,严重者可累及肩、脊柱、下颌等关节。晚期可出现活动畸形,活动受限。
每次痛风的急性发作,白细胞都会因为与尿酸盐结晶的“激战”(白细胞不能溶解吞噬的尿酸盐结晶,反而使得自身损坏或是发炎),而消耗掉许多能量,会在患处产生乳酸,提高血液中的酸度,使原本就不容易在溶解在酸性体液中的尿酸变得更难溶解,更容易形成结晶。因此,急性痛风发作的次数越多,尿酸酸结晶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,于是痛风发作会越来越频繁,也会痛得又久又长。
痛风石可见于关节内、关节周围、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,常见于足趾、手脂、腕、踝、肘等关节周围,隆起于皮下。痛风石外观大小不一,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,一般不超过6厘米,表面菲薄,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物,经久不愈,但较少发生继发性感染。
由于关节处沉积的尿酸盐反复刺激使病变成为慢性,此时病变处除有软骨破坏外,关节软骨边缘软骨膜可出现增生并伴钙化,加重关节的肥大和畸形。关节的破坏除直接因尿酸盐沉着的原因外,滑膜的痛风性肉芽肿也可破坏关节软骨致溶骨,出现持续性的关节肿痛、畸形,甚至骨折。
很多痛风患者只知道痛,却不知道痛的罪魁祸首“尿酸盐结晶”,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有效检测出尿酸盐结晶的沉积与分布情况,更无法判断尿酸盐结晶对关节、骨的侵蚀程度,当痛风发展到痛风石期,骨破坏十分明显时,常规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对于临床治疗与患者来说,都为时已晚,愈后效果不佳。
贵阳痛风病医院利用肌骨超声,可以在高尿酸血症期,检查出痛风好发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,提前预防痛风发病,针对痛风急性期及间歇期,肌骨超声通过明确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、肌腱、韧带等软组织部位沉积的情况后,再针对性清除,在痛风石期,肌骨超声更能精确检测出其对关节的腐蚀程度及堆积情况,帮助医生清除痛风石,修复受损的关节。肌骨超声针对不同分期的痛风患者,都能做到精细化检查,达到分期分型精准治疗的目的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